欢迎访问中共池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池州机构编制工作专刊2017年第8期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编办 发布时间:2017-09-20 16:19
[字体:  ]

201709201622236609_03gVsTwM.png

为进一步掌握主城区幼儿园目前的发展情况,根据市编委会议要求,3月中旬,市编办会同市财政局、市教体局等部门对我市幼儿园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选取市直机关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和向阳幼儿园等三种不同类型幼儿园进行实地走访,重点围绕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一)办学体制情况。主城区2016年幼儿园共3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及其分园3所,其他部门举办2所,民办32所。主城区幼儿园办园体制种类较多,按主办方出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一是公办型。公办幼儿园完全由教育部门主办,其校舍建设以及设备添置经费由教育部门承担,政府承担部分财政拨款编制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通过收取保教费来维持。市直机关幼儿园和贵池区直幼儿园采用这类模式。二是公办民营型。由教育部门以外的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每年有一定财政定额拨款,并能从主办单位取得少量非财政补助资金。我市实验幼儿园采用这类模式,其校舍建设经费由市妇联和市财政资金承担,园内教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都通过收取保教费来维持。三是民营型。由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规定设立。我市向阳幼儿园等幼儿园采用这类模式,其校舍建设、设备添置经费、园内教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等都通过收取保教费来维持。

(二)生源分布情况。2016年主城区幼儿园共有231个班级,在园幼儿共811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151人,占26.5%;公办民营幼儿园在园幼儿731人,占9%,;民营幼儿园在园幼儿共5237人,占64.5%。从入园生源分布情况看,民办幼儿园在主城区幼儿教育中占主体地位。

(三)教职工队伍情况。主城区幼儿园2016在职教职工共772人,持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书39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职教职工215人,持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书170人;公办民营幼儿园在职教职工66人,持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书34人;民营幼儿园在职教职工491人,持国家幼儿教师资格证书189人。

(四)经费保障情况。市财政部分承担公办幼儿园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通过收取保教费来维持。公办民营幼儿园和民营幼儿园园内教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都通过收取保教费来维持。如市直机关幼儿园2016年总收入10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38万元,学费收入400万元,教育附加等财政追加87万元,总支出1224万元,其中工资及补贴支出665万元、奖金支出198万元、公积金及保险费支出160万元,占总支出的 84%,收支倒挂198.53万元。市实验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有保教费、伙食费、延时托管费,2016年总收入308万元,总支出234万元,其中工资及补贴支出146.7万元、福利费8.6万元、保险费45万元。向阳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有保教费(每学期每生 1960 元)、伙食费及延时托管费,2016年总收入241 万元,总支出257 万元,其中工资及补贴支出 96万元、福利费3.5 万元、保险费 27万元,银行贷款利息支出 5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教资源仍然短缺。随着幼儿入园压力不断增大,幼儿园数量少、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国家规定最大班额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从走访的三家幼儿园情况来,班额设置平均在45人,个别幼儿园甚至出现每班50-60人的情况,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另外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较低。目前主城区只有2所公办园及其3所分园,分别是市直幼儿园总园、市直幼儿园翠微苑分园、市直幼儿园高速秋浦天地分园、贵池区直幼儿园、贵池区直幼儿园平天湖分园,主城区学生数公民比为36%,低于全国56%、全省40%水平,在省内垫底。公办园的匮乏造成城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区难以得到体现。

(二)经费保障不够到位。学前教育经费尚未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公办幼儿园只保证在编教职工部分工资,日常办公、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缺乏。民营幼儿园完全靠自筹经费支撑,部分幼儿园园舍年久失修、教辅玩具短缺、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待遇不稳定,为了节省办园成本,经常招收半托生和日托生,处于超负荷运转。如向阳幼儿园仍有银行抵押贷款300余万元、借款200余万元。城区优质公办幼儿园班级学生严重超员且没有扩建的资金和空间,造成了“入园难”的现象;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维持正常运转,提高保教费,又造成了“入园贵”的现象。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家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1:5--1:7核算,最低应配备教职工1159名,目前只配备了772名,尚缺380余名。另外长期没有核定幼教编制,市直机关幼儿园编制52名,教职工共142名,其中在编在岗35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仅占24.6%,同时在编在岗教职工队伍老化,平均年龄超过40岁,年轻教师力量不足。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总体待遇偏低,与编内教师的待遇差距较大,住房、培训及职称等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在相同单位和相当工作量的情况下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引起编外幼儿教师思想不稳、流失等现象。民办幼儿园聘用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民办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布局幼教资源。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欠账问题日益突出,应按照主城区总体规划,坚持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优化办园体制结构,科学布局幼教资源。鉴于公办园占比较低的现状,建议增设一至两所公办园,选取校舍建设经费已由市财政资金承担且建成运行的幼儿园,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核定其部分事业编制,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及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等由市财政部分承担,编外聘用人员招录及管理按照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鉴于公办园教职工队伍不足,事业编制难以调剂的现状,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补充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或者核定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人员员额,招录编外聘用人员,市财政给予基本工资保障。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民营幼儿园的教师待遇,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把幼儿教师尤其是民营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要制定和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计划,依托职业学院等院校,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多渠道筹集学前教育经费的体制,对公办幼儿园设立基本建设、教育资助、教育研究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机制。对城乡低保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采取减免保教费、伙食费等方式,给予困难补助。建立民营幼儿园生源补助机制,按照生源人数,市财政每年进行补贴,笔费用补贴给幼儿园方,主要用于提高幼师待遇。

(四)加大民办园扶持力度。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大众举办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营幼儿幼儿园。落实民营幼儿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教龄和工龄认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享有与公办幼儿园的同等权利。建立普惠性民营幼儿园专项奖励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民营幼儿园发展。建立公办、民营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实现公办、民营学前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