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 方 旷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刚刚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我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马克思?我在业余之时作了一些功课,认真梳理了马克思的一生轨迹和杰出贡献。现在简要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883年3月14日逝世于英国伦敦,终年65岁。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1845年,时年27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2月,时年30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867年9月,时年49岁的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完成科学巨著《资本论》,被奉为工人阶级革命的“圣经”。晚年,马克思在病痛和清贫中仍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二、马克思代表著作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本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同时,他们还指出,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并于1848年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拉芒文和丹麦文将《共产党宣言》公布于世,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战斗号召。170年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70年后,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从《共产党宣言》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清晰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由于领导了工人革命导致变成“不受欢迎的人”而不得不在欧洲各国四处流浪。最后在英国伦敦博物馆每天工作16个小时终于完成了《资本论》这本鸿篇巨作。书中阐述了商品和货币、绝对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流通、成本价格利润等等今天我们熟知的各种经济学词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其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至此,马克思经典代表作全部完成,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再到《资本论》这些都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发挥着它巨大的光芒。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意义,他不仅为19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20世纪的人类所重视,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以后人类各个世纪中,它都将被继承、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