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池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人生的智慧》读书分享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0-06-15 11:15
[字体:  ]

张蒙蒙

 

根据支部安排分享《人生的智慧》的读书体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你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时候会面临到种种困境:参加一个招聘会,面对很多工作岗位,到底投简历给哪个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却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甚至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社会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过这种纠结、迷茫,也可以说,没有谁能够完美地处理好所有这些问题。那怎么办呢?除了努力、忍耐和等待之外,我们都需要一本“人生参考书”。今天要分享的《人生的智慧》就是这样一本可供借鉴的“人生参考书”。是一本对所有人都值得认真思考和仔细完味的书,当然,如果你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一定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悟。对于我来说就是充满正能量的一本书,在低谷或者迷茫的时候很值得拿出来一读,也像这本书介绍的一样有一点点感悟,这本书的封面说着,叔本华哲学的一个继承者,这个人叫尼采,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刚才吴向伟对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内容都讲了很丰富,我们了解了《人生的智慧》里,三个比较特别的观点。第一,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你看,这处处都透露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没有绝对的幸福,要懂得放弃不适当的欲望,尽量减少这些烦恼;第二,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第三,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源泉。

下面,我就《人生的智慧》这本书里,来浅谈一下智慧的人生怎么样才能幸福?

叔本华认为,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由此可见叔本华是唯心主义者,学过哲学的都知道唯心主义是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而叔本华又认为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所以准确来说叔本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同是主观唯心主义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总结出来的人生的智慧。

在书中第九页,叔本华抛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个性是不变的,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它会终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带着个性的烙印,不论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性”。

这就是叔本华认为的最重要的是人。

那什么是幸福呢?在第五页,叔本华说,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个人此生存在的主要意义,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这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情,气质忧郁的人觉得是场悲剧的事情,到了乐观开朗的人那里说不定就只当做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冲突,而对于冷漠的灵魂来说则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

P57叔本华认为,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减少我们的需求量是最痛苦的地方;但当我们这么做了,痛苦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毫无感觉,就像是伤口慢慢愈合了。

所以,叔本华认为,就那种没啥痛苦、没啥烦心的事儿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叔本华说,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欲望深度成正比。生存欲望越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抛弃欲望,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追求。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要欲望存在,人就一定是痛苦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有的吃、有的睡、不冷、不热,有妈妈抱,就很幸福。那是因为婴儿没有那么多的欲望。

其实,关于怎么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明白叔本华的潜台词:像我这样,一个人生活,没有女人、没有孩子、没有朋友,没有羁绊、没有社交,一个人吃饭、散步、思考、写作,就是最幸福的啦。总归一句话,在叔本华的眼里,无欲无求的孤独的沉思者,就是幸福的标本。我想如果大叔不是富二代,没有老爸留下的巨额遗产,也有可能会为衣食住行烦忧,也有可能成为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吧。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啥也不想,啥也不追求,那是不可能的。叔本华还教给了我们,面对现实、具体的生活,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关于“怎么想”,如果正视了自我认识,我们的欲求会变得合理,痛苦也就会减少很多,自然就会变得幸福

刚才说了那么多,我们可以总结出来:

主观唯心主义的叔本华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意愿。也应该大概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自我定位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中有个叫做科斯定律的,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也就是说,资源摆在那里,本质上不是谁有产权才归谁,而是谁用的好它就归谁。你用拥有它的思维来思考,结果你干的很好,思考的也很有价值,你就真正的拥有的了它。

所以干活总是没错的。小时候常常会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天天向上等等,这些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花时间死磕、自虐呗,你就能成功。立足于我们的工作岗位,多学习,跟书本学向前辈学,积极主动。但是一味地努力就真的能成功吗?中国的足球,哦,准确来说是男足,他们的努力的难道就真的不够吗?训练肯定有吧,也请了最好的教练对吧,那现在是什么水平,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发生了什么呢,努力不行吗?怎么就没成功呢?

其实呀,说白了,我们既要低头认真工作,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步伐,是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他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于是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偏科对于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所以他读大学时选读物理学专业。由于他对自我定位和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量子论他还想继续进步,他也知道物理学分为好多领域,每个领域可能都会耗费很长时间来研究,所以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经过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这之后还有一个插曲,以色列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爱国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才有了很多伟大的成就。

所以,如何幸福度过一生是根据你这个人来决定的。你的内心是否得到满足,怎么样才能得到满足,那就要找准自我定位,并且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