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池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登录  |   注册

《瓦尔登湖》读书体会(孙微)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0-10-27 10:18
[字体:  ]


市委编办 孙微

 

根据机关支部读书活动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瓦尔登湖》的读书体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关于梭罗

(一)个人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1817年7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

1833-1837 就读哈佛大学

1838-1841年 与其兄约翰共同管理康科德的一所私立学校

1841-1843 住在康科德爱默生家中

1845-1847 居住在瓦尔登湖岸的小木屋里

1847-1848 在爱默生赴英讲学时期,住在爱默生家

1848 开始专业讲座生涯;出版《克特登与缅因森林》

1849 出版《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与发表《论公民的抗争》;游鳕鱼角

1853-1862 一边学一边写作

18625月6日 逝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年仅45岁

这就是梭罗,生平短暂而又简单,似乎用几句话就能够概括。

(二)梭罗与爱默生

爱默生:1803年5月25日- 1882年4月27日,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梭罗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就盖在爱默生的土地上,并免交土地税。有了爱默生的扶持与帮助,梭罗才可以远离尘世地进行观察与实践,同时也为他写作与修改《瓦尔登湖》提供了条件。 爱默生对梭罗爱才如子,总是伸手扶持。他写信给哈佛总裁推荐梭罗;引荐其进入纽约的文学圈。两人关系密切,似父子又似兄弟,爱默生还扮演了梭罗的精神导师与生活教练的角色。

(三)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能够靠直觉超越感性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爱默生说过一句话: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他的那句名言“相信你自己”既是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也是热情进取的美国文化的基础。

“超验主义”有三大特点,除了“超灵”和“相信你自己”之外,它还推崇自然梭罗身体力行地将超验主义“推崇自然”这一方面发挥到了极致

  1. 关于《瓦尔登湖》

    (一)本书简介

    1845年,梭罗决定去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生活一段时间。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东西才可以独自在森林里活下去?梭罗认为,对人体而言,最主要的必需品就是保暖,保持我们体内的热能。因此,他所列出来的必需品是:食品、房屋、服装、燃料。他只需要几样工具就可以生存下去,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铁锹、一辆手推车;而出于勤奋好学的本性,灯光、文具,加上几本书,这是第二位的必需品。

    于是,1845年7月4日,梭罗搬进了他的新屋。到1847年9月6日,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每年6周用于劳作,其他时间阅读、思考与写作。

    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一共有18篇,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小屋,度过的年零个月又天的生活以及他生活时的所思所想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的感悟,对传统习俗、现代生活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对山水自然的形象描绘

选几篇简单的介绍下:

在《经济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开始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叙述了与农夫和邻里的交往。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与交往中,作者了解到农民生活的艰难,批判了那些富人奢侈的生活。

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中,作者描述了他生活的地方霍洛韦尔农场真正迷人之处”,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在《豆田》中,作者表达了劳动与收获的喜悦。作者并不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种豆,而是为了自己的自尊。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

在《禽兽为邻》中,作者描述了与自己共同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一些动物。就是说这些动物和自己一样,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自由的生活才来到这个自由的森林。

在《冬天的动物》中,作者还描述了冬季在瓦尔登湖的动物,它们使空旷的田野充满了活力。

(二)本书评价

《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很难用文字概括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因为它博大而又深邃。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海子1986年读过最好的书是《瓦尔登湖》海子1989年3月26日选择了卧轨自杀。通过骆一禾、西川等友人的怀念海子的文章,我们知道海子选择静静离开时,伴随他的是四本书:《新旧约全书》、《孤筏重洋》、《康德拉小说选》以及这本静静的书――《瓦尔登湖》这一细节,让《瓦尔登湖》在我国国内大放光芒,国内很多读者开始了解《瓦尔登湖》。

三、几点读书体会

)关于阅读

梭罗对于阅读有着独到的见解

1)P74梭罗说,“当那些没有文化、也许还白眼看人的商人,靠经商和勤劳赢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空闲与独立,并被接纳到富人和时尚的上流社会里去时,他最终不可避免地还要转向那个更高而又难以接近的智识与天才的领域,只会认识到自己缺乏文化,认识到自己的一切财富全属浮华虚荣,不足齿数。于是煞费苦心,尽力为孩子们谋求他感到强烈需要的智力文化,进一步证明他有见识;这一来,他变成了家庭的始祖。

因此,物质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获取精神财富的手段。知识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书籍,离不开语言文字。最终使我们跻身名门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

2)P74“书籍的作者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是天生而不可抗拒的贵族,对人类施加比国王或皇帝更大的影响”。

这恰如我们今天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被梭罗所影响,而完全不想知道梭罗生活时的英国国王是谁。

3)P76梭罗说我们如果想像古代那些高尚的人物一样好,就要先了解他们优秀在哪里。书中的文字可能叙述的正是我们想知道的问题,后者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状况。如果我们能听到并理解了,它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P77梭罗说“多少人由于阅读一本书而使他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纪元当今使我们心烦意乱、伤透脑筋和迷惑不解的问题,也曾同样发生在一切聪明人的心上;任何一个也没漏掉;并且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不必亲身体验,就可以在书本中重温梭罗的隐居生活,和他一起思考、感悟人生。读一本书,就多一种人生体验,相当于多活了一辈子,这也是人类书籍不断传承的意义。

)关于自然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在气候暖和的黄昏时刻,我时常坐在船上吹笛,观看鲈鱼在我四周环游,似乎让我的笛声给迷住,月亮在有棱纹的湖底上面移动,湖底到处散布着森林的残枝断块。

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当代散文家赵丰在《想象梭罗》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区别,他这样的写道:“他真的想做隐士吗?为何不到人烟罕至的更遥远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陶渊明构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乐,而梭罗呢?他却是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区别就在于此,从这点来说,梭罗的境界远远高于陶渊明的境界。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的,这两份悠然或恬静是不一样的。陶渊明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梭罗亲近大自然,不是为了与世隔绝,是为了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所以他才会记录下自己的账目明细,写下自己的沉思所得。这不是逃离城市或退守大自然,和陶渊明归于山林种豆采菊从此远离尘世是截然不同的。

)关于生活方式

梭罗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1845年3月末,梭罗借来一柄斧头,去到瓦尔登湖畔的森林中,开始砍伐高耸的白松树,给自己建造一座可以遮风避雨的木屋。到7月4日,梭罗搬进了他的新屋。他盖成了一间严严实实、铺上木瓦、涂上灰泥的房子,10英尺宽、15英尺长、柱高8英尺(也就是宽3米、长4.6米、高2.4米),里面有个阁楼和盥洗间,每侧有个大窗,有两个活动天窗,顶端有个门,对面是个砌砖的火炉。小屋里只有简单的床铺、椅子和桌子,还有一个壁炉,此外就一无所有了。然而,由于小屋真的很小,屋子里也就不觉得很空,加上左右各有一扇敞亮的玻璃窗,屋子里非常明亮。梭罗说,有时候小屋里竟能站进十多个人。

第一年收入

农场收入(12蒲式耳豆,18蒲式耳土豆,另有一些豌豆和甜玉米)23.44美元,

做工(在村中兼做测量工、木工和各种各样的散工)的收入13.34美元,

总计36.78美元。
支出:8个月:从7月4日到3月1日)

28.125美元,

农场开支14.725美元,

8个月的食物8.74美元,

8个月的衣杂费8.4075美元,

8个月和若干家用器具2.00美元,

总计61.9975美元

差额:25.2175美元——与他起步时所拥有的的资金极其接近,和预料中要承受的花费;另一方面,他除了得到悠闲、独立以及健康外,还得到一幢舒适的房子,想住多久住多久。

P65“我到林中去,是因为我希望过深思熟虑的生活,只是去面对生活中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而不是等到我临死时才发现我自己并没有生活过。我不愿过着不是生活的生活,须知生活无限珍贵;也不愿过消极顺从的生活,除非必须这样做不可。我要深人地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华,刚强地、像斯巴达人那样坚毅地清除一切不成其为生活的东西,大刀阔斧加以扫荡,仔仔细细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个角落去,其置于最低的条件之中。”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都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应该将时间倾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当将少量的时间用于谋生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探索。

在我看来,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的意义,最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传达的观点和思想,而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孤独隐居于湖畔森林的劳动、思考、写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这个形象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打开了一个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提供了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氛围。

破晓的日子还有更多,太阳只是一颗晨星”最后让我用《瓦尔登湖》的结束语来做最后的结束。连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晨星,何必过于计较生活中的得失?破晓的日子还有更多,不如停下脚步,欣赏生命中的每一道风景与奇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